2007年3月14日 星期三

傲劍江湖

【原創】《把酒》點評


作者:阿華


心中始終有一種江湖情節。只有在那個叫做“江湖”的地方,才有一諾千金,生死相托的男子,拼將一生休,盡君一日歡的女子;才有真正的吞吐隨意、快意恩仇,才有“雖千萬人吾往矣”的狂狷豪邁,無言獨上西樓,燃盡一生等待的恬淡從容。江湖的高處是廟堂,江湖的低處是青樓。和江湖接壤的廟堂,即便權重傾天,卻不能壓迫浪子的灑脫風骨;和江湖相伴的青樓風情萬千,既有遐想中的嫵媚妖嬈,也有不容褻玩的清麗天真,當然,還有我們期盼的俠骨柔腸。



《把酒》一戲,有江湖、廟堂、青樓,有沉冤的血案、錯放的人生、蓄意的陰謀和無奈的天意。各色人物陸續登臺,來了又走了,等到簫閑酒冷,曲終人散,戲外的我們仿佛夢醒,嗟呀歎息之餘,總覺得應該寫點什麼。



首先,是《把酒》中四位女子的愛情。愛情始終才是女子最後歸宿,不論之前她如何美豔傲慢,如何羞澀矜持,如何天真未鑿,如何機敏聰慧。杜芙說過“只要你一句話,我馬上離開這裏”,原本她就是願意為所愛的人 洗淨鉛華,淡掃娥眉;小離說過“如果我孑然一身,天堂地獄我都隨你走”,她確實做到不離不棄,生死相隨;李柏嚮往著小門小戶,生下一群孩子,門前堂外,跑進跑出,說不出的熱鬧;李承頌憧憬著有朝一日能和所愛的人並肩馳騁,我想,如果可以,那麼她也願意為一方小小湖水放棄整個廣袤草原。


*中段人物點評部分,我分放在其他文章專介


舞臺少不了的是英雄,多的也是英雄,他們的故事註定跌宕起伏,戲外的我們跟著悲喜交加,欲罷不能,但真正令我們不敢正視的卻是各種小人物,他們往往渺小而逼真,真實得就如同我們的倒影。在看周星星的電視時,他上下折騰甚至不惜作踐自己的搞笑場面卻常常令我不能開懷,有一種悲從心來卻口不能言的深深憐憫,是對自己渺小一面的憐憫。


*中段人物點評部分,我分放在其他文章專介


以上只是戲說。現在說說正史上宋朝。



澶淵之盟


史學家對這盟約到底正面作用大於負面作用,還是負面作用大於正面一直就爭論不休,估計以後很長時間還是吵不出什麼結果:



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第二任皇帝趙光義(趙匡胤的弟弟,也是行伍出身)都是“馬上皇帝”,作風彪悍,還曾經主動對遼出擊,不過結果都不盡人意,屢吃敗仗。



第三皇帝宋真宗就不同了,含著銀勺出生,長於婦人和官宦之手。西元1004年(當時真宗繼位7年,約36歲),遼蕭太后(51歲)和聖宗(33歲)親率20萬大軍南下,直殺到澶州,已距離首都開封不過200多裏,這危急程度恐怕就和當年八國聯軍圍住天津一樣,宋皇帝兩股站站,差點就要棄城南逃。宰相冠准冷靜沉穩,力排眾議,堅持出戰,真宗皇帝勉強禦駕親征。宋兵看到皇帝親臨,士氣鼓舞,附近軍民也紛紛支持,加上遼軍孤軍深入,糧草不繼,形勢竟向宋軍有利方向發展。但是真宗無心戀戰,有意議和,最後雙方簽訂了澶淵之盟。遼主尊宋主為兄,宋每年給遼進貢(聽著這條約就覺得彆扭)。不管澶淵之盟性質如何,此後宋遼之後再也沒有發生大的武裝衝突,北宋經濟一度得到發展繁榮。



只是歷史的細節讀起來,總讓人苦笑不已:其一、兩軍對壘,這邊遼國蕭太后不顧年過半百,戎裝上陣,親自擂鼓助威;這邊宋皇帝,年輕精壯的小夥子卻是被殿前總指揮高瓊鐵錘逼著車夫背部,半請半押,送到了陣地前沿,還只是在北城樓上露了一面。其二、由於寇准以項上人頭要脅,要求前去談判的曹利用承諾遼方的貢銀不得超過三十萬。真宗詢問時,曹利用伸出三個指頭,真宗以為三百萬,心裏想多是多了點,也認了吧,不想曹利用告知是按照三十萬簽訂盟約的,真宗樂得不知道怎麼才好,好像得了偌大的便宜。



泰山封禪


當然,戰勝而簽訂這樣的盟約,朝野上下一片倒喝彩聲,真宗要面子,決定做一件大功績來遮羞,於是自編自導了泰山降天書的鬧劇。西元1008年,皇帝老兒自己說夢到神人賜予天書,然後在皇帝說的時間和地點眾人真地找到“天書”,齊聲陳頌不已。然後就有“民眾”紛紛上書,要求順應天意,真宗先加以推託,然後情願的群眾越來越多。真宗又說自己夢到將降天書泰山,就有了泰山封禪。



這裏順便說說宋朝重文輕武的用人制度。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逼退周朝孤兒寡母,坐上了皇帝寶座。靠兵變發家的趙匡胤深知“槍桿子裏出政權”的道理,他生怕別人也學得自己的榜樣,依靠兵變把自己又從皇帝位置上踹下來,於是有了“杯酒釋兵權”,解了當時把自己推上皇位幾位好兄弟的兵權,把他們都打發回老家當個土財主。有了這樣的發家史,不難理解宋朝為什麼推行以文人治軍事。三軍統帥常是文官出身,身經百戰的將軍反而要聽命於紙上談兵的文弱書生,這不是典型的外行指導內行嘛。此外,邊關將領還沒有太多便宜行事的權利,遇到一些大的事情,還得十萬火急請示朝廷,於是邊境軍情似火,形勢瞬息萬變,朝廷一幫文大夫猶自分為兩派,爭論不休。這樣的官僚體制,確實成功防止了擁兵自重,杜絕了兵變的內憂,奈何外患不絕,趙匡胤要地下有知,自己的兒孫子被遼、西夏如此欺負,不知道要做何想法。



至於冷清假冒太子一案。歷史真有其事:仁宗年過半百仍無子嗣,期間生了三子,可惜都夭折了。這個時候有年輕人冷青(也有文作“冷清”)自稱生母為宮女,為仁宗之子,此人儀錶堂堂,而且宮中閨秘都能一一說出。一時真假難辨,鬧得沸沸揚揚,朝野喧嘩。後來是包拯審問此案,證據確鑿,問了冷青死罪。最後仁宗終老也沒有生子,過繼了一個兒子繼承皇位的。



電視劇中有一段,包拯回京述職,感歎河道兩岸何時就多出如許豪宅。史記上倒有一段真事:包拯主持開封府時,城池汛期吃緊而城內蔡河河道邊常被有權勢的官僚占去砌蓋樓房水榭,阻滯了水流。包拯即令限時拆除,對過限不拆的“大人物”則開名單上報朝廷請求降他們的罪。這樣一來果然靈驗,蔡河經整治疏竣後水暢其流,百姓稱之為“惠民河”。



(全文完)


http://forum.netandtv.com/index.php?fuseaction=forum.read&tid=126580&page=1


http://forum.netandtv.com/index.php?fuseaction=forum.read&tid=126580&page=2



您是第位訪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