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77年到2007年,『發光如星』音樂會不僅邀請到這三十年台灣流行樂壇老中青三代的優秀歌手同台,回顧了馬兆駿生前不同時期的音樂歷程,在見證優秀的創作能力外,這三十年正好代表著台灣流行音樂的縮影。 整個演唱會在音樂總監陳復明、馬毓芬打點下,短短一個月時間成形,空前陣容讓送別馬兆駿的過程備極哀榮,超過20組藝人共襄盛舉,場內座無虛席一票 難求,場外電視牆前也擠滿了群眾,馬毓芬一上台就表示:「這是一場音樂派對,希望大家開心點,用歌聲來送別馬兆駿最後一程」。整場『發光如星』音樂會分成 四大段落—「民歌世代篇」、「流行經典篇」、「福音重生篇」、「給家人的歌」,具體而微地呈現馬兆駿的音樂人生。 公共電視在五月5日、12日晚間10:30,分上下集於「公視表演廳」節目播出,其中五月六日正是馬兆駿48歲的冥誕,公視特別安排播出,更顯這場音樂會的紀念意義。
從17歲開始創作,20歲那年,首次錄製的創作「清晨時光」,收錄在王夢麟『阿美阿美』專輯裡,陸續推出的「季節雨」、「微風往事」、「風中的早 晨」、「木棉道」、「散場電影」,一首又一首的民歌經典至今傳唱,馬兆駿在民歌氣息裡,開啟了他的音樂夢想。這場音樂會裡,馬毓芬代替王新蓮,和馬宜中合 唱「風中的早晨」,王夢麟唱著「七月涼山」、黃仲崑唱著「無人的海邊」,楊耀東和吉他手董運昌合作「季節雨」和「晚安」,配著這些歌曲背後,馬兆駿的「失 戀年表」小故事,讓人不覺莞爾;這段民歌馬兆駿,在李宗盛帶領木吉他成員上場演唱「散場電影」,為演唱會帶來第一波高潮,連主持人陶晶瑩都笑說:「沒想到 我這輩子能活著看到木吉他演唱。」 流行經典篇—
音樂會在呈現馬兆駿這段『流行經典』篇,可說是煞費苦心,伍思凱、庾澄慶、周華健、趙傳、童安格、張信哲同台,馬兆駿的音樂魅力,讓八十年代末期最 具代表性的男歌手一次到位,這次難得的同台,不單一字排開全是「金」字輩的歌王歌后,演出陣容驚人,許多音樂的重新編排,更是達到一流的水準。 伍思凱以鋼琴獨奏唱著李碧華原唱的「心雨」;庾澄慶用Fusion的爵士味,重新改造愛妻伊能靜當年偶像歌曲「爸爸不要說」,他說:「用這首歌來表 達我們夫妻倆的敬意和謝意,當年這首歌讓伊能靜有了很好的開始,那時的憤怒青年和叛逆少女,如今都成了爸媽。」童安格原汁原味的呈現鳳飛飛的「好好把 握」;王力宏演唱劉文正原唱的「請留住你的腳步」,象徵兩代實力偶像的接班;FIR演唱黃鶯鶯的「時空寄情」也彰顯馬兆駿跨時空的音樂魅力。
巫啟賢一上台,回憶起這20年來,馬兆駿照顧他的點滴故事,頓時淚留滿面,他說:「我從來沒有叫馬兆駿一聲「馬老師」,但在我心目中,他比任何老師 還要大。」原本在大陸,因濃霧趕不回來參加音樂會的他,還拜託天上的馬兆駿行行好,吹散烏雲,好讓他回台灣送他這最後一程,說得台下觀眾淚眼盈盈。 回顧馬兆駿的音樂生涯,才25歲的馬兆駿,就寫下許多音樂界的神話,但年輕不知如何消化盛名與壓力,徘徊在人生十字路口,馬兆駿盛況不再,直到他28歲在滾石唱片出版他的第一張個人專輯『我要的不多』。 號稱「最年紀最大的新人」,馬兆駿將自己定位在「小人物」風格,在滾石出版了四張專輯,這段滾石馬兆駿,讓滿場三少四壯的人,深陷回憶之中。趙傳和 馬兆駿時空對唱「我要的不多」,馬兆駿的大女兒馬靖慈坐在台下看見螢幕出現爸爸的畫面,開始掉眼淚;周華健唱著「會有那麼一天」,痛苦與沉澱,依然願意抱 著感激的心,往人生下一站邁進;待李宗盛與木吉他二度上台,演唱「那年我們19歲」,更唱出每個人都有的青春輓歌,李宗盛心有所感講起與馬兆駿的點點滴 滴……這群老滾石的集合,不僅陶煉出台灣流行音樂的黃金年代,也象徵著一群年輕人的輝煌歲月。
馬兆駿自從成為基督徒之後,創作也走向流行福音類別,沒有濃厚的宗教味,延續他往日的平實風格,卻以更誠懇的心境,娓娓闡述這些年他的生活與變化。 張信哲在演唱「寬容」前,說這是寫給馬嫂的心聲,充滿著自省與關懷;范瑋琪與馬兆駿合唱「心的發現」,張惠妹與苗栗召會唱詩班合唱「起初的愛」,前者的輕 快,後者氣勢磅礡,讓歌迷感受馬兆駿完全不同的創作。 給家人的歌— 與二哥馬兆驊合唱「頑皮的遊戲」,是馬兆駿在最頹喪的時刻,家人給他的最大支持,不難體會馬兆駿繁華落盡之後見純真的心境。在馬家人包括馬毓芬、二 哥馬兆驊、郭美珒、兩位子女及姪子馬永欣合唱「發光如星」之後,全體參與演唱的歌手再度上台,與台下合唱馬爺的代表作品「木棉道」,這時不管台上台下都陷 入不捨告別的場面。
這次的撥出時間在5/6重播有錯...... 所以我確定更正如下...... 2007-05-05 22:30~01:00 週六 首播 2007-05-06 04:00~06:30 週日 重播 2007-05-12 22:30~00:27 週六 首播 2007-05-13 03:30~05:30 週日 重播 |
您是第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