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07月05日 |
|
石榴為落葉灌木或喬木。石榴果大、粒多、汁甜、皮薄,為鮮果中珍品。石榴分果榴、花榴兩種。果榴結果,有酸甜之分,皆可入藥;花榴以觀賞為主,花色頗多,常不結果,花常入藥;石榴之功有“四止”,即止渴、止瀉、止血、止帶。 石榴果大汁多,有養陰生津止渴之效。秋燥之時,陰虛內熱之體,口幹煩渴,或熱病之後傷陰,舌紅絳少苔者,常以石榴取籽飲汁,其味甘純鮮美,止渴甚效。小孩、老人或高熱之後,胃陰不足、胃納不佳者,可取鮮石榴籽,慢嚼細咽,既濕潤咽喉,又滋養胃陰,止渴開胃。 石榴皮是一味效果顯著的收斂止瀉藥。石榴皮酸澀,無毒。據《藥性論》記載:“主澀腸,止赤白下痢。”《滇南本草》亦載:“治日久水瀉,同炒砂糖 煨服,又治痢膿血,大腸下血。”說明其能止瀉又能治痢,是治瀉痢之品。西醫所謂急性腸炎,或食積性消化不良之水瀉,可用一般湯劑:車前子10克、葛根30 克、川連5克、訶子炭15克、石榴皮15克,水煎服,1~3劑見效。單味石榴皮需水煎服,用量30~50克,效果亦好,若炒後研細亦同樣見效。 石榴皮有止血作用,既可內服止腸風下血,亦可外用,止創傷出血。《千金方》有載:用石榴皮炒後研末,每服6克。用于便前出血,即一般所指腸風下 血,西醫稱之為直腸潰瘍出血或痔血。常再配地榆炭10克、愧米10克,若痔瘡出血則配大黃炭10克。外傷出血,如刀傷,用石榴皮研細外敷,止血效果很好, 若平日制好備用,密閉保存,就成為一味刀傷藥。《本草綱目》還記載:用石榴花揉塞鼻孔止出血。因此,其皮、花皆為止血之佳品。 石榴花有很好的止帶作用,婦女黃百帶下用白石榴花,亦白帶下用紅石榴花,鮮石榴花50克,一次煎服,一般3~5次可見效;幹品30克左右,或幹 品花7~10朵水服。本方亦可治赤白痢下,方法相同,白痢用白花,赤痢用紅花。《本草綱目》認為石榴有“止瀉痢、下血、脫肛、崩中帶下”之功。 |
|
來源: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網站 |
您是第位訪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